2022-09-08
一、指導思想
為了進一步深化我基地的科技教育,普及科普知識,培養學員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,宣傳科技進步,為每一位學員的探索精神、科技意識和創造性思維找到適宜載體,創設濃郁科學氣氛,展示科技創新成果,活潑基地科技生活,推動科普教育全面開展,基地將在2022年9月19日舉行以“喜迎二十大,科普向未來”為主題的2022年全國科普日活動暨第五屆科普嘉年華活動。
二、活動主題
“喜迎二十大,科普向未來”——2022年億企科普教育基地公益科普活動
三、活動目標
1.推動科技活動開展,培養學員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,提高學員的科學素養。
2.探索科學奧秘,體驗創造與成功的快樂,激發對科學的求知欲望。
3.培養學員的跨學科思維和多元思維,樹立科學精神。
四、參加對象:年齡9歲以上
五、活動時間:2022年9月19日
六、科技周活動內容與要求
(一)科普基地參觀、項目體驗
億企科普教育基地舉辦為期1天的系列科普場館開放活動,讓大家進行參觀與體驗,并配備志愿者做科普講解。本次活動涉及以下系列主題場館:
1.主題一“未來科學實驗--中國制造2025”
“未來科學實驗--中國制造2025”系列主題場館包括航母生產館、新能源汽車生產館、智能機器人生產館、信息技術應用館等,在該系列場館中,志愿者會對人工智能的發展歷程、結構、技術、組裝等進行科普講解,參觀者在志愿者的指導下亦可動手組裝與實踐。該系列主題場館能夠拓寬參觀者的視野、喚起參觀者對科學的興趣,使其認識到科技發展的意義與價值。
2.主題二“科技勞動教育--中國新基建”
“科技勞動教育--中國新基建”系列主題場館的包括橋梁建設主題館、房屋建設主題館、光伏發電站建設館等,在該系列場館中,志愿者會對光伏發電站的發展歷史、種類、結構、轉換過程等進行科普講解,參觀者在志愿者的指導下亦可動手組裝與實踐。該系列主題場館能夠讓參觀者了解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知識,體會勞動的快樂與艱辛、明白國家發展的不易、進而培養愛家、愛國、愛勞動的情感。
3.主題三“古代科學文明-傳統文化技術”
“古代科學文明-傳統文化技術”系列主題場館包括陶藝創作館、古法造紙管、非遺文化館等,在該系列場館中,志愿者會對陶瓷傳統文化技術的歷史、技法、作品等進行科普講解,同時宣揚傳統文化,參觀者在志愿者的指導下亦可動手制作與實踐。該系列主題場館能夠豐富參觀者的知識架構、培養其審美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、使其感受民間工匠精神、增強民族自豪感。
(二)科普講座開展+答疑、科普書籍分享推薦
億企科普教育基地將科普工作與疫情防控相結合。疫情時期響應國家避免聚集的號召,通過網站宣傳、網絡直播等新媒體傳播手段,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科普講座與相關科普書籍分享推薦活動,擴大科普受眾面。
(三)科普比賽
秉承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則,開展團隊科普比賽活動,參賽項目圍繞科技、科學、智能創造,包括但不限于生活常識類、歷史文化類、人工智能類等。
1. 參賽要求
〔1〕團隊進行參賽,充分表達科學夢想宗旨,不接受個人作品。
〔2〕參賽團隊需現場制作參賽作品并做現場團隊分享2-4分鐘。
〔3〕參賽作品形式不限,要求整潔、美觀。
獎項設置:設一等獎〔10%〕、二等獎〔20%〕、三等獎〔30%〕
七、成果展示及表彰獎勵
2. 團體獎
〔1〕 團隊總成績由各項活動學員獲獎分組成,一等獎記10分,二等獎記5分,三等獎記3分。
〔2〕 按照團隊得分情況,按年齡段分別設一、二、三等獎,分發獎狀或獎品。
〔3〕 學員獲獎作品在基地櫥窗展示。
八、防疫措施
根據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(第九版)》要求,線下參觀科普基地、項體驗目、參與科普講座的人員,需遵循以下防疫措施:
1.提前預約報名;
2.場時提供24小時核酸檢測證明、健康碼、行程碼、三針疫苗接種證明,并進行體溫檢測;
3.以下人員不得入場:
l 健康碼紅色、黃色者;
l 確診病例、疑似病例、無癥狀感染者和尚在隔離觀察期的密切接觸者;
l 已治愈出院的確診病例,但尚在隨訪或醫學觀察期者;近14天有發熱、咳嗽等癥狀未痊愈者;
l 未排除傳染病及身體不適者;
l 21天內有國內中高風險等疫情重點地區旅居史和接觸史者;
l 居住社區21天內發生疫情者;
l 21天內有港澳臺地區或境外旅居史的人員。
4.入場后應全程科學合理佩戴口罩,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離。